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2013-05-20 11:56:57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12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潮之后,在“后申遗”时代,我国的非遗保护效果如何?非遗保护发展方向何在?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主编高小康,近日作客浙江人文大讲堂,在浙江科技学院为大学师生开讲“后申遗”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科技学院有大片草坪和绿地,初夏时分道路两边绿意盎然。高小康说,我的专业实际上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这里的环境很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的,其实是一种精美的生活,这和让人觉得亲切亲和的环境是一样的。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围绕申遗,发生了一个反响强烈的事件:西安有一个兴教寺,留存有唐三藏的重要文献。寺里面的僧人爆料,寺庙要被拆了,为什么被拆?因为西安准备和其他地方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涉及到跟唐三藏有很大关系的兴教寺,所以要进行清理,拆掉一些后来建造的东西。

 

  这个事情出来后一片哗然,大量的人反对,新浪微博上出现了很多言论,痛斥政府破坏文化遗产,因为唐三藏的文献要拆旧庙建新庙,毁古董做假古董。

 

  官方辟谣,不可能拆兴教寺属于文化遗产的东西,要拆的是后来建的,不属于文化遗产的,因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规定,首先要恢复文化遗产的本来面目,让它比

 

  较靠近原始真实的状态。

 

  信不信官方说法呢?我觉得应该信。既然目的是为了申遗,僧人也说是为了申遗,肯定不能拆老的,拆个新的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官方解释应当说是合理的。

 

  问题来了,如果官方解释是合理的,僧人为什么反对?原来兴教寺留有以前的古建筑,但后来也增加了些新建筑,就是僧人的生活、活动空间。我看了官方的报告,不是毁古迹,而是把依附在兴教寺的僧人生活空间给毁了。官方对僧人说没问题,我另外给你找地方住。

 

  问题好像解决了,但真正的冲突出现了。就是说拆了之后,僧人生活没有问题,但原来兴教寺和寺庙相关的佛教文化传统丢了。

 

  遗迹在,唐僧的古址和文化也在,但它丢失了从唐代到今天的活态的佛教文化。僧人要保护的东西正是我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

 

  这个概念由日本提出,日本保护文化遗产分几方面:一是有形的文化财产,古董、遗迹、古建筑等;二是一些是生活习惯上的东西,它叫民俗文化遗产;还有一些是技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绎,后两者逐渐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不当也是一种伤害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举一个具象的例子。埃及留下的文化遗迹很多,最典型的就是金字塔、人面狮身像等。但这些遗迹和现在埃及人的生活是分开的,所以埃及的这些遗产可以算是属于全世界的遗产,它是停留在那里的东西。

 

  而我们今天要保护的,是埃及文明的各种传统,就是活态保护,不仅把遗迹保护下来,还要把过去一些精神价值、一些记忆,过去留下的一些趣味,一个族群自己的一些基本世界观、生活的信仰等,传承下来,这些东西构成一个民族的个性,而且这个东西是活的。

 

  非遗保护的东西是活的。“临终关怀式保护”,那种赶紧拍拍照,把他们留下来,免得以后死了没有了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背道而驰的。

 

  比如兴教寺,如果把僧人的生活保护住了,既保护了建筑,又保护了文化空间,相当于保护了一个活的传统。所以,兴教寺的争论说白了,是死遗和活遗之争。以前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死的东西,非遗的保护是保护一个活的传统,让它在今天还能生存,甚至发展。我们很不客气地说,要拆掉僧人生活空间的人,他们不懂保护非遗的重要性,他们不懂保护活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现在全国的非遗名录,算下来至少有七八万个项目。如果都要保护起来,要多少人力、多少投资。这时候就面临一个问题,以前大家只注意争名录,就像参加奥运会拿金牌一样,争了十年,现在要看看争的效果怎么样,申报以后要做什么事,也就是转向如何保护的问题。

 

  我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比如中医的正骨是非遗一种,民歌是非遗一种,戏曲也是,杂技也是,还有其他手工艺,但你能够找到正骨和昆曲之间有什么共同的保护办法吗?它们之间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相同,只是同作为一个过去留下来的活的文化这样很空泛的概念。

 

  所以,我提出非遗保护当中要特别重视一个概念,所有的非遗都是特殊的,非遗的保护问题永远是特殊问题。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只能采取特殊的、具体的方式去保护。

 

  保护的是过去生活的精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的是什么?

 

  保护的是人的技艺,手工的技艺,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就是过去生活那种精美,那种生态。

 

  非遗的生态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云南歌舞《云南印象》,杨丽萍特别坚持说《云南印象》就是原生态,因为里面的村民是本地村民,歌舞的动作、唱腔都是真实的原来的东西。但人们后来质疑了,人是原来的人,歌是原来的歌,舞是原来的舞,你把它搬到舞台上还是原来的原生态吗?

 

  什么是原生态?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生存的整个关系环境。你把它抽出来了,就像一条鱼,它在河里是它的原生态,放到鱼缸里,还是原生态吗?

 

  中国的非遗保护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的保护是行政行为,比如京剧进校园传统武术进校园等。

 

  我一个学生做武术教育,传统武术教育进校园活动,我说这个很好。结果一个武术专家说,你们高校的武术教育根本就不是非遗保护,是竞技教育,里面的一些技巧是有的,但它不是武术。武术是一种文化,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比如说太极,这种拳的形成有文化背景,有理念,传承有传承的规矩,这些形成这个文化群体维系的一些理念、信念、生活方式。武术进高校,虽然把传统武术这样一个观念传播给了年轻人,但我们又缺了对真正有无数精髓内在和内涵的活态文化的传承。因此,让真正的传统,带着传统文化内涵传递下来,非常重要。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