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触手可及的艺术温暖让观众感受戏剧之美
2020-12-20 17:51:50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字号:  电邮 打印

  老舍戏剧节已成功举办四届,是首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生动实践,是北京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今年受疫情影响,艺术家们渴望回归舞台与观众互动,观众们更是期待着精神食粮的抚慰。除了走进剧场观演外,戏剧节希望通过“戏剧茶馆”文化活动,营造真实的、充满人气的“在现场”氛围,呈现戏剧独特的“在现场”魅力,从金秋十月到凛冽隆冬,推出了“在现场”和“现场放映”多场主题活动,为观众们打造多元的戏剧感受方式——在剧场之外的空间通过对谈沙龙、主创见面会、剧本朗读、主题讲座等活动形式感受戏剧文化魅力,让大家不再隔着屏幕相见,不再独自欣赏艺术,而是以触手可及的艺术温暖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戏剧之美。

  第一场颇具意义的实景话剧演出和“我在现场”对谈活动,在位于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的老舍纪念馆四合院里。柿子树正硕果累累,观众们在这个深秋暖阳的午后相聚在老舍故居里。小院里实景话剧《邻居们》的两家人掀开门帘走出来,邻居们在烟火气中有滋有味地生活着,演员们在真正的四合院里演着邻里故事,而观众、主创和中国老舍研究会的学者们则从邻居们的视角观看着故事的发生。正如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史宁所说,用一个词形容老舍先生:平民。老舍先生作为一个饱览中西文化的人,在1936年的时候写过一个小文章叫《我的理想家庭》 ,提到他认为的理想生活就是最适合老百姓居住的小院儿。

  “我在现场”单元第二场线下体验活动—— “戏剧之于艺术生涯”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由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18级青年戏剧创作者们为观众带来经典话剧《家》的精彩片段。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被誉为从文学作品到戏剧剧本改编的典范。2020年是中国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110周年诞辰,第四届老舍戏剧节剧目展演单元也特别选入《家》 ,以此致敬戏剧文学大家。活动邀请了长期从事戏剧艺术、戏剧教育的优秀戏剧人与百位观众进行了热烈、深度的交流与对话,分享戏剧艺术带给他们的创作灵感与体悟,全程线上同步直播吸引了数万剧迷在线围观。

  12月6日,“我在现场”单元与北京大学学生剧社合作,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呈现了一场题为“文学对创作者一生的影响”的体验活动。北京大学学生剧社上演了老舍的《面子问题》第一幕。这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41年的三幕话剧。老舍以讽刺笔墨描摹剧中人物,不仅是对当时国民劣根性的又一次批判,也是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官僚机构腐败作风的鞭挞。演出以当代视角解读老舍先生超越时空限制的文字,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赋予经典文本新的生命力。

  戏剧节闭幕大戏《我的理想生活》的导演梧桐说,文学发展到今天一定不仅仅是“文辞” ,尤其是和戏剧相关的文学,我们可以将其引申为“视听文学” ,它是立体、全面、多维的。老舍戏剧节在选戏上一直在拓展文学的内涵,在强调文学修养、文学精神、文学底蕴,在强调戏的内在品质。《我的理想生活》是用当代的艺术思维、当代的观演关系、当代的戏剧理念去承载、解读老舍,用当代的戏剧向前辈的文学致敬。

  谈到今年戏剧节的特殊背景,戏剧节策划人之一程辉说,经历过疫情的洗礼,剧场更加被需要了。被困在家里的时候,我们都在思念沟通和交流,而剧场则是重新构建交流的一个绝佳场所。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老舍戏剧节,用回归现场的方式发出声音,告诉大家:剧场还在。线上虽然对推广戏剧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现场”仍然是戏剧不可或缺的,或者说是最根本的所在。今年在剧目选择上更重视人文关怀,更在意对人与人之间关联的展现。

  回顾老舍戏剧节四年来的艰难历程,北京演出公司副总经理林礼斌说:“老舍一生始终强调‘民众情感、人文关怀、民族语言、国际视野’的文学书写,这就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灵魂,是我们反观自我的一面镜子。我相信,只要坚守呼唤戏剧文学精神的初心,就一定可以为观众奉献更多高品质、国际化的戏剧,通过有温度有个性的‘戏剧’这一媒介,传承以老舍先生为代表的北京本土文化精神,塑造北京特有的戏剧品牌。”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